星期二, 4月 15, 2014

The World is Flat 與 學運 - 淺談教育之四


"我憑甚麼聽你一個糟老頭講一些我在Google上能查到的東西?一個八年級生開口說道,老師價值蕩然無存。
現在小孩子屌了,遠的不講,就講近的,新一世代八、九年級生,藐視師長的程度日盛,因為學生認為老師甚至是教授的價值都遠不及Google。

當世代與資訊落差鴻溝擴大,充斥的就不單只是教育問題了。
為什麼一場學運能動員這麼多人,遠大於任何一場純粹政治的遊行集會,因為網路主宰了太多的力量,甚至能串連到國際向世界發聲。
學生心裡鄙視著坐擁高位官員的無能,同時對於大環境感到無奈,前面看不見道路,後面看不到未來;有個中央博士畢業生因此自殺了,台灣充滿了不公義和與財團靠攏的政府。

我認為高等教育最大的價值在於訓練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價值遠大於專業技術的學習和培養;而網路更是雙翼之一,另一翼則獨立思考,但我個人認為獨立思考的價值遠比網路來得重要。
學有所用當然是國之棟樑;學非所用至少學會面對事情的態度跟處理而非退卻和規避。

昨天和恩師聊天談及了關於學運,學生對於課業不怎麼專注,但是卻忙著救國說期中考未能出席。
我認為此二者並沒有互斥,雖說國之存亡,匹夫有責,但是有多少學生是莽夫,只憑著滿腔熱血就上去靜坐? 還有人念到大六了,殊不認為救國有比救自己重要。
一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卻說自己對國家負責任毫無說服力,就像前些日子,華碩口說愛台但是賣給台灣人次級品一樣。

恩師談到資訊蒐集是有偏頗的,我心中點了點頭,現存的媒體無一不掛顏色和黨派,並沒有真正能跨黨或是超黨派的媒體,因為傳媒通常需要營收,不可能後面出資者完全客觀中立;就連非營利機構都會有自己本身的立場了。
有多少人知道Google也並不客觀中立這件事情?Google在搜尋引擎排序的同時,是會參考個人過往點擊的網站作為很大的排序因子;當你潛意識或熟悉拜訪的網站出現在高排序可能性是極高的。

好,所以作為一個資料的蒐集者,事情應該有正有反,有利有弊。如果一份報告只有利而沒有弊,一定不及格;就算要說利大於弊,必定要有所本。
從資料過濾變成資訊,是現在人必備的技能之一,但是很多人都不進行資料驗證,而且更多人缺乏獨立思考;誤把錯誤的資訊當成結果,誤把他人的結論當成自己的心得。
冰山一角,海市蜃樓的情況在社群網站上轉貼有莫大的力量,但是很容易流於錯誤;而獨立思考是有機會修正錯誤唯一的武器。而能夠傳授獨立思考技術和經驗的,只有師承。

別人講的你就信,別人貼的你就轉貼,匿名性成就了不負責任,社群網站也是,但是讀書人、知識分子不應該如此。
科學有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願與大家共勉。新聞媒體應該是傳播業而不是製造業,但是假新聞充斥的問題日益嚴重,新聞可以言而無信,政府也言而無信,卻覺得那些PO在臉書上的東西可信?

教育如今面對更大的問題,學生從學習者角色轉變成為了客戶;各大專院校為了拉攏客戶,無所不用其極,包括老師當起業務,背起業績壓力,負起死當學生的責任。
怪了!死當學生居然成為老師的責任了,現在學生家長還會責問為何我家小孩被你死當;怎麼不是去問自己小孩為什麼被死當?

恩師講了個很有趣的例子,某次入學面試當面試官問起:"妳在學畢業成績相當優異,平均高達99分,請問有甚麼做學問的訣竅嗎?" 學生回答:"我每節上課人都有出席。" 接下來就陷入一片無語了。
甚麼時候高等教育把求學門檻變成了"我都有出席"了...。而救國的門檻也絕非是"我都有去靜坐"...,重點在於對於國事的參與和表態,而不是有沒有去靜坐;更應鄙視長期漠視國事,而盲從前去靜坐的學生。

誠如前些文章所談到的,師嚴而道尊;如果師道不被尊重,學生不負責任,可以期待這樣的士為百業之首嗎?可以期待這樣的士救國於水火嗎?

世界被資訊洪流所弭平了,但是師道不應該也被弭平,對此感到十分的擔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