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07, 2014

乾隆王朝 與 和珅傳奇


說實在的乾隆王朝跟和珅傳奇並沒有甚麼不同,簡單來說只要讀懂和珅這個人,就明白了整個乾隆王朝的興盛與衰敗。

康雍乾盛世 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盛世,尤其到了乾隆,兩億人口、滿地都是財富,儘管是當時的大英帝國也遠不及大清來得有錢,但乾隆也埋下了「嘉道中衰」的因子。我很欣賞康熙,畢竟取之易、守之難,康熙比起乾隆更懂得馭臣之道,更甚者康熙處境遠比乾隆艱困萬倍有餘,所以康熙王朝遠比乾隆王朝更精彩,內憂外患、整飭吏治、駕馭臣下、開放通商口岸,這些作為都明顯比乾隆要來得有見識許多。

但是,乾隆早期也是歷史上鮮有的賢明君主,而和珅為官的初期也是歷史少有能臣幹吏。乾隆王朝啟用了四個內外很重要的權臣,包括:劉墉、紀昀(曉嵐)、阿桂,還有和珅。但是前面三個,都遠不及和珅的權勢薰天。

看清宮劇有幾個重要官銜,最重要的是大學士、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還有軍機大臣,其次重要的還有兵部、刑部、工部。大學士就類似今天的行政院長職缺,以前被稱為首輔大臣或是宰相,滿漢各兩人,正一品官銜;從今天的組織架構來看,吏部即考試院、戶部即內政部及財政部、禮部即外交部及教育部、兵部即國防部、刑部即法務部、工部即營建署;尚書就是今天的院長跟署長職等,侍郎就是今天的次長職等。軍機大臣,就是輔佐皇帝進行決策的軍機處官職,通常由親王、大學士或尚書、侍郎兼而擔任,無給職;以前被稱為樞密或宰相。

來看看和珅的官銜,以下是和珅直到晚年的完整官銜:大清文華殿大學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翰林院滿掌院學士戶部尚書署理藩院尚書領鑲黃旗滿洲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
和珅是正紅旗出身,受封晉為正黃旗;長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的十公主,所以兼皇親國戚;九門提督就是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九門提督統合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九門提督的職等雖然不比將軍銜,但是重要性遠超過將軍銜,如果發生政變,九門提督位置至關重要。
無論是文職還是武職,甚至是欽差大臣,和珅都是歷練豐富。

嘉慶初年,和珅下獄後,與紀曉嵐、劉墉說道:「紀大學士機智風趣、文采橫溢、風流瀟灑,但是遇事不決、搪塞推諉;劉大人則遇事認真、勤勉有嘉、忠貞不二,卻少人情世故、處事圓融。我和珅你們兩人的長處我都占了,短處卻沒有,所以落得今天這個下場。」
和珅妾卿憐曾說:和珅的珅字就是坤字,乾隆的乾字就是天,和珅的珅字就是地,倆就是千古君臣知音。

乾隆早年吏治清明,晚年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有十大戰功;修撰四庫全書、七次下江南,廣收天下文物典籍,辦過千叟宴、皇太后大壽、自己的大壽、退位禪讓給嘉慶。和珅幾乎無役不與,包含乾隆的大喪,和珅都是治喪大臣。
而和珅最重要的官銜不是大學士或是軍機大臣,而是戶部尚書,也就是內政部與財政部兼國稅局的職缺。乾隆朝,是太平盛世,大典慶賀、壽誕、下江南、撰四庫全書、賀萬國來朝,無一不用錢,可以換句話說,是乾隆一手培植了和珅的商業天才,無論什麼用錢事,和珅都能辦得妥貼,為了滿足乾隆的旨意,大貪官要比大清官要難做得太多。和珅壟斷全國當鋪,兼領管材米油鹽醬醋茶稅收的戶部尚書,全國財富匯聚在一人身上,甚至連外國使節的外交官都是和珅,因此珍奇異寶、外國貢品都被和珅吞沒。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於回憶錄寫:「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和珅貪婪,但是對兒子卻很嚴苛,所以豐紳殷德並未染上貪婪的習性,反之政敵都跟兒子互有往來;再加上豐紳殷德是十公主的額駙,所以被抄家時,並未遭到連株。嘉慶說過:「和珅不除,天下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

和珅揪竟有多有錢,他一人財富可支付四次清朝的戰敗條約的所有賠款,分別是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的所有賠款還綽綽有餘。現在的世界首富在和珅面前,也不足道,大陸研究曾依物價指數換算和珅在今日的財富約7000億人民幣左右(一千多億美金),在歷史最有錢的人排得上前三名。現在時任的中國首富財產才100億美金上下,可以說比和珅府第的大總管劉全還要窮;而目前的世界首富卡洛斯約690億美金,也還不及和珅。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但是吏治已經被和珅攪得一團混濁,貪官墨吏、專黨營私層出不窮,已經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乾隆不知道嗎?乾隆事實上知道的比誰都清楚,為了自己的歷史定位超越古代所有君王,一手栽下了清朝的衰退,再加上立旨關閉了通商口岸、狂妄自負,大清閉關鎖國,加速了國家的衰亡;乾隆曾因為讓位事宜去朝拜景陵,在康熙靈位前說道:國家吏治不夠清明一事。即使抄沒了和珅,但是和珅已經養出一堆小和珅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一路就像崩盤的股市般下滑,國力一蹶不振。

康熙曾說過:君子如水,清如水;小人如油,濁如油。君子誠如張廷玉,小人如同明珠。朕可以用君子,也可以用小人,治大國如烹小鮮,油水缺一不可。可見康熙馭臣有方,絕非只使用忠諫之臣,而是知人善任,能臣方可用,只要用得當,用對地方。這是乾隆所遠遠不及的。